:::
解惑 小明 - 疑難解答 | 2020-03-25 | 點閱數: 20391
一、做牙:
 
牙祭為古代出兵時祭拜軍旗之神(軍營大旗以象牙為飾,故稱「牙旗」),所行「祭旗」禮,祈求旗開得勝之意。此習俗由軍中傳播到民間,慢慢由古代祭旗禮演變成民間及商場上的「牙祭」。
 
《台灣省通志》:「土地公亦為商人所崇拜之財神。商家例於每月望朔之翌日,具饌祭祀土地神,曰作迓(或牙),又曰迓福,即迎接福運之意。」
 
也就是臺灣民間在古代買賣交易皆會在每月的月朔、月望進行,為祈求生意興隆,會以肉類祭拜「福神」(即土地公),由於當時人們生活清苦,祭祀結束後,將祭拜用之肉類烹調,設宴款待職員與客人,用以聯絡感情並慰勞辛勞,故稱為「牙祭」,又稱為「打牙祭」。
 
二、頭牙與尾牙:
 
台灣民間一般認為正月初二,正值農曆新年期間,諸神上天庭奏報玉皇上帝,尚未回到民間,而正月十六時,上元節才剛過,故將二月二日視為每年首次做牙,也就是福德正神的聖誕千秋日, 故稱之為「頭牙」,而十二月十六日則是每年最後一次做牙,故稱之為「尾牙」。
 
台灣在「頭牙」和「尾牙」也有一些相當特殊之習俗,如《台北市歲時記》中記載:商號例於此日備辦酒餚,宴請同仁,謂之做頭牙,若未被邀請,便表示已不續用。居民則精製糯餅,亦稱潤餅享客。另外也有稱「潤餅」為「春餅」,吃春餅即表示春天的來到,並祈求全年順遂。
 
《台灣民俗》中也有記載:二月初二日, 亦稱頭牙,而與農曆十二月十六日之尾牙對稱。一般家戶,備牲禮,燒土地公金,燃放爆竹,為土地神慶壽,並同時拜地基主。拜畢,家人團食,為食頭牙,商戶做頭牙尤盛,店主盛宴店員。頭牙特製食料潤餅.............即係春餅(春捲),不炸油者。
 
另有關潤餅之製作則傳說是因古銀幣是用布捲成圓條,捲潤餅便像徵發財捲銀幣之意。除了吃潤餅外,另外也會煎食去冬所製之甜粿,謂之「食目睭金」,表示吃了以後眼睛會變得明亮。
 
而尾牙的活動,除了「燒土地公金、祭祀福德正神。並設長凳於門前,供五味碗以享地基主,焚經衣、銀紙」外,莫過於尾牙的筵席了。《台北縣志-民俗志》:十二月十六日為尾牙,農民及商人等以五牲供奉土地公,宴請所僱之人。商人辭退職工,亦於是日聚餐中決定,云如有以雞頭被敬者,即在解雇之列。
 
可見尾牙因是一年中最後一次做牙,家家戶戶都會準備豐盛的牲禮來祭祀土地公,以酬謝其一年來的保佑,尤其商家更為慎重盛大。其中雄雞是不可或缺的牲禮,除了是象徵商家生意興隆外,在商家店主設宴慰勞全體夥計、傭人,感謝大家一年來勞苦的宴席中,也有暗示作用。凡在宴席中,雞頭指向某人,意味著下年度即將被解職,故尾牙之宴,下人總是心情沈重和頭牙時的歡樂氣氛不同,故有「食尾牙面憂憂,食頭牙撚嘴鬚」之俗諺。
另外有些商家為了避免當面給人難堪,則事先發請柬邀宴,沒有收到請柬的雇工,即表示不再續聘;也有以宴散發紅包的方式,如未收到紅包,表示工作不被肯定,不再僱用了;另有在宴席中,把解雇者的工作毛巾收起來,等到散席後,發現毛巾不見了,就表示不再留用了。
此外也有「頭牙早、尾牙遲」之俗諺,主要是商家藉由「頭牙」,開宴慰勞被僱用之傭工,請大家一年當中能好好勤奮工作,一年之計在於寅之意。
 
參考資料:維基百科、教育大市集

熱銷吉祥品